焊工培训的时候会以一些案例来教导电焊机使用中的触电成因: 电焊机功率大,输出电压高,不但大大的浪费着电力资源更蕴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,具有关部门统计,每年由于电焊机而引发的触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600多起,造成巨大的人员与经济损失。电焊机的空载电压一般都在60V~78V之间。当人体接触时,由于人当时下雨人体阻值大幅度降低,大约在1500欧,根据公式I=V/R,电流可达到50多mA,足以使人致命。而人体能够承受的电流经验值为小于50mA。 事故案例 某造船厂有一位年轻的女电焊工,正在船舱进行电焊,因船舱内温度高而且通风不好,身上大量出汗,帆布工作服和皮手套已湿透。在更换焊条时触及焊钳口,因痉挛后仰跌倒,焊钳落在颈部未能摆脱,造成,经抢救无效而。这起事故告诉我们,电焊机二次线电压虽低却足以致命。
弧焊培训:手工钨极弧焊内送丝工艺的主要特点 ⑴ 对口间隙介于摇摆滚动手工钨极弧焊和常规手工钨极弧焊之间,一般控制在3.5~4.5mm,对于高合金钢弧焊对口间隙为2.5~3.0mm。 ⑵ 碳钢和低合金钢采用Ф2.5mm实芯焊丝,高合金钢采用Ф1.6mm实芯焊丝。细直径焊丝的优点是焊在焊接坡口熔化了,就可克服未熔合缺陷,热源的中芯具有很高的峰值温度,焊摇摆,即可立即熔化焊丝,而不同于用焊热源去熔化焊丝,从而易产生坡口未熔合或层间未熔合。细直径焊丝还有一个好处是成形比粗直径焊丝出现有规则的鱼鳞状。 由于选用较大的对口间隙,很容易克服焊缝中经常出现的未焊透缺陷。未焊透在手工钨极弧焊中是危险缺陷之一弧焊不允许有未焊透缺陷。常规手工钨极弧焊工艺,由于选用较小的坡口间隙,坡口外加丝焊接,热源又处现未焊透缺陷,造成根部返修。 焊的磁嘴与工件距离与常规手工钨极弧焊相同。 “内填丝”手工钨极弧焊工艺是在坡口内加热、熔化两侧坡口或首层焊缝,并移动控制热源及加热区,实现滚缝向前运动进行控制;对喷嘴的摆动角度控制。根部熔化情况比较直观。
弧焊培训:弧焊充保护小知识 1、弧焊时焊缝背面应提前送气,流量适当加大,空气排出后,流量逐渐减小。焊接过程中应不问断地向管内充。停焊时滞后停气,使焊缝被充分的保护。另外应特别注意的是,空气排净后才能进行焊接,否则影响充的保护效果。 2、气流量应适当。流量过小,保护不好,焊缝背面容易氧化;流量过大,焊接时产生涡流带入空气,保护效果也会变坏,同时会引起焊缝根部内凹等缺陷,影响焊接质量。 3、气入口应置于封闭段尽可能低的位置,空气排出孔应置于封闭段较高位置。因为气比空气重,从较低位置充入气容易保证获得更高的浓度,充保护效果也就更好。 4、为了减少管内气从对口间隙处流失,影响保护效果,增加成本,焊接前可沿焊口间隙贴上胶带,仅留出焊工一次连续焊接的长度,边焊边揭去胶带。